格魯派(黃教)在台的發展

格魯派創始於十四世紀的宗喀巴,晚年在拉薩東北創建了甘丹寺,被稱為甘丹寺派,簡稱為噶魯派,音變為格魯派,意譯為善規派,因其僧人帶黃色僧帽,一般稱為黃帽派,簡稱黃教,是漢人所作的俗稱。格魯派繼承與發揚噶丹派,加上提倡嚴守戒律與規定顯密修行次第,教勢快速發展,其後弟子人才輩出,發展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與扎什倫布寺等四大寺,其弟子根敦珠巴創立扎什倫布寺,被追認為第一世達賴喇嘛。其弟子克珠曲傑繼任為甘丹寺寺主,被追認為班禪一世,發展出轉世相傳的二大法脈。格魯派由於精密抉擇佛教深隱之義,闡明龍樹父子著作之甚深扼要處,後來成為西藏佛教的主流。相當重視寺院的教學制度,要修完顯教課程,才有資格修學密教,至少要研讀五部大論:《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俱舍論》、《律經》等,以及菩提道次第十年,方可學密乘法,密法中以《大威德論》、《那洛六法》為最高
    西藏佛教與國民政府的關係不太友善,只有蒙古的七世章嘉仁波切與五世甘珠瓦爾仁波切隨著國民政府遷台,1959年中共完全控制西藏,十四世達賴喇嘛流亡印度後,初期也禁止藏僧與台灣政府來往,1961年三世格賴達吉仁波切以康巴族抗暴軍名義來台安頓。前弘期的格魯派,主要是以達賴喇嘛控制所不及的西康康巴族的傳承系統。七世章嘉仁波切來台被聘為總統府資政,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連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1957年圓寂,因逝世早,未發展出宣教勢力。五世甘珠瓦爾仁波切繼任為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在新店成立了甘珠精舍為弘法中心,是當時藏傳佛教的領導中樞,有不少請益與皈依者,1978年圓寂。格賴達吉仁波切於1974年成立格賴精舍,後移民美國,較少公開傳法。還有一位格魯派藏僧丹吉喇嘛後來還俗,經營租車業,私下傳法,也有一些追隨者。格魯派漢僧君庇亟美喇嘛,俗名為歐陽無畏,1930年畢業於東北馮庸大學政治系,1937在拉薩哲蚌寺出家,1952年離開拉薩時已被哲蚌寺果芒札倉推為當屆的拉然巴格西候選人。離開西藏進入印度,轉來台灣,1955年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的委員兼祕書,1956年受聘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任藏學教席,講授藏文、西藏地理、歷史、文化等科。1975年退休後開始在石碇自宅中依藏文原典傳授一系列的西藏佛學,長期講授印度佛教史、西藏佛教史、基礎因明、宗義、般若、中觀、量論等藏學重要論著,培養了不少人才,如研究藏文的辛勉、蕭金松、龔煌城、孫天心,藏族歷史與文化的王吉林、呂秋文、孫子和、林冠群、馮明珠、王美霞、胡進杉、楊嘉銘、羅桑旦增,研究藏傳佛教的蕭金松、林崇安、陳玉蛟、許明銀、陳又新、葛婉章、張福成,研究西藏現況的林恩顯、張駿逸、廖淑馨等
    因政治立場的關係格魯派藏僧來台的起步較晚,但是近年來在發展上有後來居上的趨勢。1985蒙藏委員會邀請格魯派的龍塔仁波切來台,不幸圓寂於台北國泰醫院,以西藏式荼毗塔火化儀式為他舉辦喪禮。直到1988年達賴喇嘛方授意梭巴仁波切來台弘法,他主持國際性「護持大乘法脈聯合會」的弘法組織,先派其弟子義成法師先來台成立藏海學會,義成法師為澳籍比丘,一面學習國文,一面以英文講授「菩提道次第廣論」。同年11月梭巴仁波切首次來台,講授菩提道三要,在台北傳與金剛手菩薩加持灌頂,在高雄澄清寺傳與觀世音菩薩灌頂。藏海學會在1991年達賴喇嘛賜名為「經續佛法中心」,1996年改名為「經續法林」,在台灣有四座道場,成立「台北市護持大乘法脈基金會」,發行法訊與雙月刊,積極推動社區性臨終關懷、身心康復等活動。1993年曾任文化大學校長的傅宗懋成立「中華佛學正覺研究會」,以梭巴仁波切為精神導師,常務理事有何貴良、楊開雲、張釗嘉、邱華君等人。
19973月達賴喇嘛首次訪台,帶動格魯派在台發展的機運,1998年達賴喇嘛基金會成立,指派老格西蔣巴嘉措主持,分別講授《廣論》、《攝類論》等,1999年與中華佛學院簽約每年輪派格西再中華佛學院客座教學,200011月中華佛學研究所與蒙藏委員會合作舉辦「漢藏佛教文化交流研究班」,簡稱為漢藏班,第一屆漢藏班於2001917開課,招收九位藏僧,第二屆漢藏班於2002914開課,招收十八位藏僧,第三屆漢藏班於2003917開課,招收十四位藏僧,課程主要在培養藏僧中文聽說讀寫等能力,以及介紹台灣本土宗教的發展現況。2004年將漢藏班更名為「漢藏佛教翻譯人才培訓班」,簡稱「翻譯培訓班」,修業年限從一年延長為三年,其目的在培養佛典漢藏互譯的人才,913開課,招收十二位藏僧,經費由蒙藏委員會、蒙藏基金會、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等單位補助。印度達蘭莎拉的西藏教團也派遣兩位僧侶見悲青增與阿旺年札到台北法光研究所學習中文與現代學術研究方法
    其他黃教系統也在台成立弘法中心,如格魯派的蒙古傳承咕嚕德望仁波切1990年成立宗喀巴佛學會,禮請印度色拉寺五位喇嘛常駐弘法。慧賢仁波切成立了格魯巴學會,各地設有分會。這些弘法中心大多駐有格西進行教理的研討與傳法。多次赴達蘭沙拉辯經學院學經的漢僧日常法師,成立「福智之聲」,是一個專研《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宗教團體,這個宗教團體下設有福智文教基金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里仁有機農產專賣店等單位,有出家眾二百多人,男眾僧團以新竹縣的鳳山寺為基地,女眾僧團以屏東縣的南海寺為基地,與在家居士結合在全省各地廣設《菩提道次第廣論》讀經班,讀經班相當於地區性的弘法中心,目前有一百多個讀經班,有一萬多個的研經成員,分成三個等級,初級班稱為福覺或福妙班,研讀時間三年,中級班稱增上班,對廣論作深入研究,也是三年,高級班稱戒行班,除講授廣論的戒法外,也教南山律儀的在家戒律。最初由法師帶班,後由居士帶班,有著向外擴充的趨勢。大乘四攝協會的修學與弘法方式接近於福智之聲,與印度達蘭沙拉辯經院關係密切,邀請格西來教導學員。